全国实施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应纳入排污许可污染物指标。
会后,陈吉宁前往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落实援藏规划,分年度确定目标任务,项目落实到具体单位,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调度、滚动执行、绩效评估和考核。
陈吉宁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统筹安排十二五对口援藏工作,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着力完善对口援藏机制,努力提升西藏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一是推动生态环保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支持建设7个地(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为34个县(区)环保部门配备环境执法车辆和设备,对7个重点县配置常规监测仪器设备,为西藏自治区配备部分辐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严格资金项目管理,加强项目储备,强化资金监管,真正把资金用好、项目建好。
洛桑江村介绍了西藏十二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明显进步,总结西藏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肯定环保援藏工作的显著成效,描绘了十三五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环保系统进一步做好对口援藏工作提出了实际需求。三是推动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有效提升。相比以往,济南的臭氧污染更加猖獗,30天中有29天首要污染物都是臭氧,比5月份还多了13天
臭氧为何超标如此之重?记者了解到,地面臭氧除少量由平流层传输外,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二次转化形成的。2015年6月,济南气质首要污染物只有14天是臭氧,2014年是17天。尾气排放大的马路边、装修集中的新小区、石化公司甚至是洗衣店附近,都可能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和VOCs形成臭氧污染。相比以往,济南的臭氧污染更加猖獗,30天中有29天首要污染物都是臭氧,比5月份还多了13天。
其中,济南的氮氧化物1/4来自机动车尾气,3/4来自工业和燃煤为主的各类排放。记者了解到,随着气温回暖,光照较好,臭氧污染上升,加上上个月济南降雨频繁,颗粒物浓度不算高,所以臭氧就成了首要污染物。
自济南市开始按照新标准监测臭氧以来,从未有一个月份臭氧污染如此猖狂。6月份刚刚过去,济南的气质如何呢?6月济南市气质虽未出现重度污染,但臭氧污染明显,30天中有29天首要污染物都是臭氧。而当臭氧聚集在近地面时,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不亚于PM2.5。据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专家介绍,当臭氧在高层大气时,它是保护层,可以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
记者从环保部网站了解到,6月份整个济南市的空气质量有17天是轻度污染,9天是良,还有4天属于中度污染。从2013年济南按照新标准发布PM2.5、臭氧等污染物浓度以来,臭氧一般是屈居PM2.5之后,只在夏季才会冒头,而今年6月份气质首要污染物几乎全被臭氧霸占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VOCs的来源包括机动车、涂料、加油站以及民用家装涂料等说起土壤重金属污染,广东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无疑是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灾区。
但从另一面来说,重金属污染的区域令许多农作物根本无法成活。2015年,佛山市健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地农业)的技术人员在土壤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块里施用了这种土壤调节剂,对重金属极为敏感的农作物花生居然又长了出来。
豇豆长势良好的奥秘,在于土地里施用了一种土壤调理剂。在施用了健地丰土壤调理剂和未施用的田块,凭肉眼观察,即可看出作物长势的明显区别。
以棉花为例,董塘镇的棉花实验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但很多试验田里的棉花仍表现出发育不良及死苗现象。健地农业的土壤修复实践不仅仅在韶关。这种名为健地丰的土壤调节剂不是第一次让村民们惊讶。我们主要想验证健地丰土壤调理剂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上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健地农业技术人员蒋奇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在3月底将健地丰作为基肥,施用了一次。在这里,大部分的土地已经弃耕抛荒,一方面,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当地村民廖小能站在一排豇豆架前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的豇豆自己可种不出来。
2015年,让当地村民大吃一惊的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块里,居然长出了花生。在另一片水稻试验田,他们也进行着这样的实验。
今年6月,《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董塘镇土壤污染治理试验田采访时看到,这样的实验和惊喜仍在继续。这么长的豇豆我一餐只要三根就够了。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检测数据来看,实验效果比较理想。晚稻在未重新施用的情况下,重金属镉含量也达到了国家食品标准,今年已是第三造种植且未施用健地丰土壤调理剂。
在土壤重金属是否要取出仍存在争议的修复市场,在很多技术路线仍在重复高成本、操作复杂且效果差、有效期短的实践时,健地农业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之路上走出了新的路子。我们的实验思路是改变董塘镇种植结构,以种植经济作物来替代粮食作物,健地农业董事长钟治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一来,既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又能阻止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由于采用了肥料控释技术,在撒施于土壤后平均每年只水解约2%,从而保证了长效性,理论有效期达数十年。只有土壤恢复到健康、正常的状态中,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记者了解到,在董塘镇的农田里,许多科研单位、企业都在尝试各种思路和方法进行土壤修复实验,但是修复效果都不甚理想。从几年前开始,健地农业就在湖南等地开展了土壤修复的实践,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
像廖小能一样,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植株能不能种得出来、作物能不能活是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他们最为朴素和简单的评价标准。可以说,这10个字凝练了健地农业对土壤健康的理解和他们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理念。
地里重新长出瓜果蔬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正值生长旺季,在董塘镇铁屎岭村的一块重金属污染耕地上,瓜果蔬菜已经硕果累累。多点多地的大田试验证明,健地丰的效果明显,在降低镉等重金属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水稻或其他农作物的产量。
在未施用的地块,很多作物植株低矮,有的甚至无法出苗成活。还大地本色,予良田沃土。健地农业技术负责人吕书记告诉记者,他们将根据农业生产和农田土壤的实际,不断改善、细化和开发新的产品。既然花生能长出来,那么其他作物呢?今年,健地农业的实验扩充到了包括小白菜、苋菜、菜心、茄子、向日葵、甘蔗等在内的18种经济作物。
2015年,早稻施用了健地丰土壤调理剂,其重金属镉含量达到了国家食品标准要求。健地丰的实验和实践还在继续。
我们现在正在做健地丰对氮磷钾肥料的增效实验。此外,还能做到土壤的修复与生产同时进行,不影响农产品生产周期,无二次污染,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不取出重金属也能治理污染土地值得一提的是,技术人员今年并未再在去年的花生地里施用土壤调节剂,在这样的情况下,花生依然出苗生长,和未施用地块的花生长势有明显区别。7月3日,记者拿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出示的对该实验地块种植作物的重金属检测数据,除了茄子和苋菜重金属含量超标之外,其他全部达到了国家食品标准要求。